2011年3月19日

非關同情

和奧聊到馬英九呼籲國民慷慨解囊捐助日本的新聞,有網友批評他僅捐一日所得太少,可捐款這種事不就是自由樂捐嘛,每個人量力而為即可,因款項多寡而去評論一個人是否有善心,未免也太將愛心量化了。經過說明,理解也認同奧的觀點,政治人物的確必須言行一致。

而對話中我有一度激動,雖然有點偏離了。

日震消息傳出、核爆事件蔓延,在在都考驗著這個國家如何處理災難、人民如何在困難中試著保持信心跟希望生存下去,我想每個人知道這個消息都傻了,尤其看到新聞畫面裡自然吞噬著土地和人為種種時,那種震撼實在沒辦法形容。

在東京的朋友們來信說,他們很安全、請不要擔心。雖然餘震不斷、輪流限電、食物要節省著吃,他們仍舊和家人安好地相守在一起,這時候,能夠平安地活著,就是上天給與最大的禮物。

來自全球各地的祈禱祝福和捐款資助大量湧入,如奧所說,這正是日本最需要幫助的時候。
但我杞人憂天地想著,這一波關注在更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是的,救急不救窮,我們對於這場災難的資助只能此一時,彼時就難以延續了。接受了各界援助後,接下來,還是要要靠日本政府自己想辦法去運用,要如何重建災區與撫慰人民,不是我們外人能監督插手的。

反觀己身,台灣媒體跟著這波消息,批評政府在各項施政上的欠缺,總統府緊急召開國安會議檢討核電問題和防災措施,也有些反核團體趁勢宣導反核理念,這些都可以理解、都可以被鼓勵,因為要讓大家還對這浩劫心有餘悸、對相關議題有所關注的時候,好好地檢討我們自己的社會,進而改進。

可是,會不會就像九二一重建、八掌溪事件、八八風災...等天災人禍(還「等」咧,不勝枚舉天啊),人們過了一兩年後,就對被反映出的問題不甚在意了?因為沒人提醒、因為感覺起來並不切身,所以沒有媒體想追打,也沒有觀眾想看,最後又是不了了之、重蹈覆轍。

我們對世界的關心,能不能時間長一點?範圍寬一點?程度深一點?
儘管大聲喊著:每秒中都有幾十幾百人由於飢餓、戰亂、疾病等因素從地球上消失,也沒有什麼用,因為那聽起來跟我們的生活真的太遠了。人怎麼可能一次關注所有的議題,又不是超人也沒有分身,況且,我們除了捐錢,好像也不見得可以實質做什麼。(好吧,事實上,還是有很多可以做的。)

講這麼多聽起來有點廢話的抒發,是感慨我們對他者的關注好短好快速,容易被媒體搧動起一時的情緒,過多同情過少實行,時間再長一點就沒了。認真安份踏實地過日子沒什麼不好,有些人連這麼簡單的想望都無法達成,多麼辛苦。但能不能在我們煩惱著生活雜務的同時,持續地、分一點心神給其他需要支援的人?

他/他們或許不總在那麼遙遠的地方,而是正真實地與我們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他也許是偏遠山區三餐不繼的孩子、是孤苦無援的獨居老人、是奮力工作卻無法得到應有報償的底層勞工...他也可能就是鄰近我們身邊的人,久未連絡的寂寞病苦的朋友、甚至是很久沒有交談也不知如何開啓話題的家人...。

即使當下不曉得自己能怎麼辦才好,也不用焦慮,請記得,只要別讓我們曾經發生過的觸動消失,讓它存在心底,就算擱上一段時間,至少仍關心著、注視著,有一天,我們會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唉,越說越激動、越激動就越難過,不說了。
僅附上Mr.Children櫻井和壽在2011.03.14為日本寫下的歌,非常、非常地動人。



後記1:其實,還是以「愛」作為結尾,也是我們一切追尋的終點。「我想愛是很強大的。」

後記2:這篇寫得好極了: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那些受苦的人們,我們看不見他們,他們卻始終用一雙飽受折磨的眼神,在深暗處沉默地凝視我們。」
—奧非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