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5日

走進劇場

像是強迫症發作,每到一個城市行走,只要看到「Theater」或是「Teatr」的字樣,就會特別駐足留意,如果有錢有閒,絕對會到當地的劇院走訪一下。

究竟是什麼讓觀眾願意掏錢買票花時間,走進劇場看戲?


圖片來源:此處
聖誕夜下午,在Victoria Queens Palace看《Billy Elliot》。
戲本身有非常多可檢討之處,比方節奏不夠緊湊、空拍太久、部份演員表現不佳、舞台換景不流暢精確、編舞有點粗造沒創意、編曲不夠細膩(終於可以明白奧所說的,編曲有點噁心,是甚麼意思)。燈光也足以讓人詬病,做得不夠乾淨又不搭呼吸(整齣戲的呼吸都很有問題),老實說,我覺得電影版《舞動人生》好看很多。

儘管如此,在Billy他老爹堅持要到礦坑工作時唱著「Only I can offer what other can't」時,還是哭到鼻涕都快掉下來了;看到兩個小男孩偷穿姊姊衣服又唱又跳,我也是樂不可支。腦子分裂成兩半:一半是大力批評劇場各元素的不到位,一半是參與著戲中的高潮迭起(就算呼吸有點不順)而情緒起伏。

回想起這兩天看的《Wicked》和《Les Miserable》,各項設計都是上上之選,服裝精緻華麗得難以言諭,燈光做得細膩又完整,編曲好聽得不得了,尤其《Les Miserable》的舞台簡直是經典之作,搭配翻轉組合得極佳!這兩部作品都是會讓人在走出劇場時,不由得帶著一聲讚嘆。

但它們沒有《Billy Elliot》那種觸碰到心裡的感覺。
再多再飽滿美麗的戲劇元素,少了動人的故事本身,就無法貼近觀眾最裡面的心靈。同場看《Billy Elliot》的許多觀眾,都在黑暗中啜泣,都被碰到了某個角落。
我承認對我來說,灑狗血的情節某種程度上是有用的,那又何妨呢?狗血就是撒到我的眼角,眼淚被逼出來啦。

4 則留言:

  1. 我之前去英國有看唯一的一部音樂劇就是Billy,因為票太貴啦!!沒有買其它的演出,也大概是因為只看一場,我看得好開心!!!我坐在第二排,頭都快斷了,隔壁的老伯看了也好開心,下次我要多存些票錢

    回覆刪除
  2. 我覺得《Les Miserable》超級值得一看耶,推薦!(那個舞台實在太棒了!劇設系學生一定要瞻仰一下!)
    而且倫敦劇院普遍不大,就算坐upper circle也很清楚,下次一定要去看!

    回覆刪除
  3. 我超愛Wicked的!!
    可能是把自己投射到Elphana身上的原因
    所以當時看了也是狂哭
    (尤其是她自我犧牲被水澆熄那段
    雖然後來知道那只是佯裝)
    它是我在Broadway唯一看了兩次的音樂劇!! :D

    回覆刪除
  4. to Paris:
    每個人在演出中被觸動的部份都不盡相同,這樣也挺好的,不是嗎?

    話說Wicked還真是個歷久彌新的長青劇目,前年(喔2009已經是前年了!!)到東京時,發現它是Dentsu Shiki Theatre的定目劇,現在轉移陣地去大阪了。日本人真的好迷,還做了日文版本的咧,不過我蠻好奇日文聽起來是什麼樣子...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