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6日

柏林圍牆簡史

柏林圍牆(德語:Berliner Mauer),東德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長約155公里,高約3至4公尺。於1961年開始建造,為二戰以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象徵。

原先僅以鐵絲網圍起邊界,配有武裝警察沿線看守,爾後才以磚牆強化防衛,並沿牆挖掘深溝,以防任何交通工具企圖衝破牆面。除了主牆區外,還有小牆橫穿過街道,形成長達155公里的嚴密防守。
圖片來源於此
二次大戰以後,德國和柏林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成四區。1949年,蘇聯佔領區包括東柏林在內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首都定在東柏林,而美英法佔領區則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首都設在波昂一直到兩德統一為止。
二戰過後柏林分區圖(英美法俄四區版),圖片來源於此
美英法蘇的佔領協定保證西德和西柏林之間的空中走廊。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規定,西柏林是西德的領土。由於西柏林的領土完全在東德境內,蘇聯為迫使西德放棄西柏林,強迫西柏林斷水斷糧,讓西方國家團結一致,每日有多班飛機把物資由西德運到西柏林,1949年4月更成立北約,而蘇聯於1949年5月解除封鎖。
二戰過後柏林分區圖(俄vs英美法,兩區版),圖片來源於此
最初柏林市民能在各區之間自由活動的,但隨著冷戰緊張氣氛的提升,為防止東德人逃到西德,造成東德嚴重缺少工人,1952年東西柏林的邊界開始關閉。1949到1961年,約250萬東德人冒著被射殺的危險逃入西柏林。

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柏林圍牆倒塌,1990年兩德重歸統一。

1991年,德國議會投票決定在2000年之前將首都從波恩遷回柏林。此後柏林展開了大規模的重建工作。在國會大廈北面修建了新的國會和總理府。以前是柏林圍牆腳下布滿地雷的警戒地帶的波茨坦廣場重新成為柏林的商業中心。

此互動式地圖看柏林圍牆自1961至1989年的邊線。現存圍牆的遺跡不多,於柏林圍牆博物館有較為詳細的介紹,而現今多處遺跡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想知道更多柏林圍牆的歷史細節及遺跡詳細介紹,請看The Wall inside the city

(以上資料彙整自WikipediaBerlin.deBerlin Wall: Past & Present,引用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