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日

肉身不在而靈魂永存﹣走訪華沙猶太公墓

圖片來源:卜

本來要去學校畫畫,但今天華沙的陽光太美太動人,一出門就動念,轉往吉野家附近的猶太公墓逛逛。

那個墓園很大,據說是歐洲現存面積最廣大的猶太公墓。
三月的下午三點,影子已經斜長,在白雪上、在錯落的墓碑上。這時的墓園並不寧靜,有清清鳥語、有沙沙樹葉作響,還有我踩在泥濘雪中的細碎腳步聲。

春天快來了,但雪還沒完全融化、樹梢還未冒出芽,走在裡頭,看著灰褐色的墓碑、乾枯的樹枝和白雪,本來應該是死寂的沮喪的悲傷的不捨的地方,卻因為陽光的灑落,一切看起來這麼地美。

波蘭人習慣在墓前點盞蠟燭,用各色玻璃燈罩包住,台灣朋友笑稱像是光明燈。在每年十一月一號萬聖日(All Saint Day),人們湧入各個大小墓園,為親友、為崇拜的名人點燈、掃掃墓上落葉,有的還會放上鮮花點飾,很像我們的清明大掃墓,只是更為無聲些。

穿梭在墓碑之間,看著人們為自己所愛、所思念的人立下的紀念,有些刻上精美雕像、雪被清掃過、擺上甫綻放的花朵,甚至蠟燭還在燈罩中燄燄地亮著;有些則是凌亂不堪、雜草叢生,像是被遺忘了半個世紀,或許勤於探望的家人都已經在天堂相聚了吧。

腦子裡一直浮現天主經,小聲地、輕柔地吟唱出來,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地,一連串的自言自語。反正墓園這麼大,沒有其他人,只有透明的其他靈魂。

前天某堂課的老師出了個小作業給我,從卡夫卡短篇小說《飢餓的藝術家》裡頭去找尋「藝術是什麼?」。這個問題亙古以來都存在,其實我從不認為自己是藝術家,只覺得喜歡所以親近,但又要怎麼去定義所謂的藝術或是藝術家呢?

在墓園走著、看著、唱著,然後我覺得自己好像找出一點頭緒,關於這個問題。
人都渴望被理解、被珍惜、被鼓勵、被愛。而我們只是選擇了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式,無論它是什麼,表達這種渴望、滿足這種渴望,如此簡單。藝術家如果不能先滿足自己、不誠實面對自我,那她/他的作品都是空洞虛假的。

想起森山大道、荒木經惟還有蜷川實花的照片,或許是因為手上正拿著相機的關係吧。這些人的作品,截然不同卻都讓人感到痛及美,因為碰觸了靈魂中某個不經意的角落,因為他們坦誠自我。

然後難以收尾的一篇。


圖片來源:卜
圖片來源: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